时间:2014-08-14 原文作者:温 源 马晨婧
当“市场在资源设置中起决议性作用”的军号吹响,国有企业无可逃避地面临着“怎样成为公正市场竞争的加入者,怎样使重大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容”的挑战。由此,大力生长混淆所有制经济登上历史舞台,公有制、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怎样团结、怎样团结更有用等一系列历史性命题,正在破解。
一、混淆的竞争力来自那里
前不久,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启动4项刷新试点,标记着国企刷新迈出实质性程序。其中,中国建材集团获准混淆所有制经济试点。
身处高度市场化的建材领域,中国建材一最先就面临与非公有制经济融合的现实问题。中国建材很早就提出并实践“央企市营”的理念,通过体制、机制和治理的立异,与重组的上千家民营企业高度融合,将国企与民企的混淆优势施展得淋漓尽致,释放出了长期而强盛的动力,使其从一个默默无闻、营业额仅有20亿元的小企业,生长为营业额凌驾2500亿元的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用220亿元国有权益控制了660亿元净资产,发动了凌驾3600亿元总资产,确保了国有资源的保值增值。
谈到探索混淆所有制的乐成履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给出了一个公式和16字原则,即“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和“规范运作、互利共赢、相互尊重、恒久相助”的16字原则。在他看来,混淆所有制是一把金钥匙,“推动了企业的所有者到位、治理规范化和激励机制到位,解决的是企颐魅真正的市场化问题。”
天下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以为,中国建材混淆所有制乐成的要害在于中国建材通过聘用职业司理人等相关刷新,使得内部机制已经市场化。与民营经济的混淆不再有体制、机制、看法方面的差别。“这是乐成混淆的条件。若是国企自身没有形成一套市场化的机制、文化和看法,那么混淆之后也纷歧定能真正融合,运作纷歧定顺畅。”
建材集团的乐成履历或将为破解“中国式过剩”提供借鉴。走扩大产能、举行无序恶性竞争的路子,而不是依赖市场自觉竞争让企业优胜劣汰,造成了现在中国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解决过剩问题必需充分验展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由大企颐魅整合市场,增添行业集中度,走优化存量、减量生长的蹊径,从而实现过剩产能的退而有序。”在宋志平看来,通过混淆所有制的有用实践,引领行业团结重组与结构调解,是中央企业义禁止辞的历史责任。
二、让民企愿意进、进得来
2008年,中国航油集团在长江领域选择了一家民营企业——泽胜集团向长江沿线机场提供航油运输,前者出资1.67亿元,泽胜以30条船、8.5万吨运力入股,双方各占50%股份,拉开中国航油对混淆所有制企业生长形式的首次探索。5年多已往了,今天的泽胜船务已经成为海内内河危险品运输领域标杆企业,在长江石化运输企业中吨位排名第一。而5年来中国航油输入泽胜的“除了最初的资金投入外,只派了一名副总和一名财务总监”。
中国航油董事长孙立将5年来的乐成相助归功于国企与民企混淆所有制下的“优势互补、事半功倍”:“双方互为参股后,国企规范的治理,特殊是在清静和质量上的严酷要求极大地影响了民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机制无邪、决议效率高、市场执行力强,双方优势互补使企业实现了快速生长,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以往长江航油运输无序、清静无包管的状态”。
事实上,大都国企与民企的“混淆姻缘”都来自“取长补短”的理念。“生长混淆所有制经济,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用设置、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充分验展多种资源的优势,使种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相互增进,配合生长,这既是时代生长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最佳选择。”天下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指出。
不过现实是,乐成的混淆都是相似的,而不乐成的混淆却各有各的问题。庄聪生以为,眼下推进混淆所有制要突出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息争决怎样让民间资源“愿意来”的问题。“要真正让民间资源有兴趣、无记挂、定心地加入,就要获得响应的话语权,至少要能派个董事,这是大都民企关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没有话语权、被动加入,会让许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二是解决怎样让民间资源“进得来”的问题。“政策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形成了州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成为民间资源加入混淆所有制经济生长迈不过去的坎。除掉这些坎就必需加速推动垄断领域的刷新,明确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时间表和蹊径图。”三要解决国企和民企怎样“混起来”的问题。国有企业是航空母舰,相比之下民营企业许多照旧小舢板,“因此,吸引民间资源并非大型国企敞舒怀抱就能做到,生长混淆所有制要通过拆分营业,分条理、分类型,通过子公司、分公司与民营企业相助,寻找团结点和切入点,这样才华门当户对,实现真正的融合。”庄聪生体现。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组成要害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以及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源的企业户数已经占到总户数的52%以上。到2013年10月份天下混淆所有制上市公司已经占所有境内上市公司的80%以上,资产已经抵达90%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混淆所有制企业的数目已经许多了。可是,实现混淆就抵达目的了吗?
以历史的眼光看,许多国企脱胎于政府,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设置资源和推动经济增添的抓手。这种“政企难分”的关系一方面在我国处于以投资驱动为特征的经济生长追赶期施展出重着述用,另一方面却也成为化解国有经济与市场规则团结这道天下性难题的重大障碍。
天下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对目今已有的混淆所有制状态给出八个字评价,即“数目不少、质量不高”。“只能称其为数目型的混淆所有制,而非实质上的混淆所有制,许多并不切合规范要求”。
“现在许多国有企业都已经酿成了混淆所有制,但远没有抵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后所希望抵达的目的。要害问题不在持股主体的几多,而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靠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建设混淆所有制现实上就是把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完善的历程。”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发明混淆所有制历程中保存误解,“有些混淆仅仅是起源搭起了架子,但并没有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股东会开过没有?董事会怎么爆发的?董事会起什么作用?监事会又起什么作用?总司理是聘用的照旧从社会上招募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只是一个名义,要通过混淆所有制的建设,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把企业制度完善了,这样企业才华够施展应有的作用。”
天下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以为,随着混淆所有制的生长和资源流动性的增添,竞争性领域企业的股权结构将越发重大,并且动态转变;特殊是按企业所有制属性区别看待政策的逐渐作废,每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头上继续戴着“国有”或“民营”的“所有制标签”已经失去了政策意义。继续保存倒运于消除“姓国”“姓民”的社会裂痕。他建议,应当思量刷新相关统计指标系统,进而弱化“姓国”“姓民”的社会舆论,包管种种企业“权力一律”“时机一律”“规则一律”。
(本文章摘自8月14日《灼烁日报》 )